曹丕主要谋士包括荀彧、荀攸、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如今都被郭嘉给抓到了朝堂,连带魏国的那些武将,现在都在大殿中。
“来人,松绑!”
曹丕的武将全部被俘,都是五花大绑招呼着,郭嘉一声令下,几个残狼士兵走进大殿,托起战刀,‘唰唰’几下,刀光连闪,就将那些绑在身上的粗绳给切成了几段。
在那些武将群臣目瞪口呆的目光之中,收起战刀,退了出去。
他们还真被吓住了,这些士兵的刀法好精湛,看那战刀的尺寸,肯定不轻,他们以前只是看见这些士兵杀屠杀普通人,一直没有真正交过手,不知道他们到底厉害到什么地步。
就在他们吃惊的时候,郭嘉开口了,“现在曹魏灭亡,不知你们将来打算怎么办?我华夏一视同仁,求才若渴,只要你们愿意投奔华夏,我们毕当扫榻以待,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郭嘉的承诺让他们陷入了沉思,有些人想投奔,但魏国刚刚灭亡,他们要是现在就归顺华夏,肯定会惹来诟病,谁也没有出声,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中。
郭嘉瞟了几眼,继续忽悠,“你们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担心别人去说什么难听的话,魏国灭亡,你们重寻出路有什么不对,都是为天下百姓做事,都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在魏国为官和在华夏为官又有什么不同。”
郭嘉看他们有些意动,再加一把油,“你们年龄都不大,难道现在就想归隐山林,默默无闻的过此一生吗?你们求学一生,学武一生,为的是什么?不外乎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为了自己能名留青史,为了能光耀门楣。”
“当你们的子孙后代谈及自己的族谱时,最辉煌的是哪一代?当后人瞻仰古人时,有哪些人能够再次被后人提及?当使家撰写史料时,某人又做了某些李国利民的好事或是某某勇猛惊天下?”
郭嘉的一系列反问听得他们热血沸腾,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真不愿意就此碌碌无为的虚度一生,当场就有几个人表态投奔华夏,有了人开头,剩下的官员也顾不上矜持了,接连宣誓效忠,最后只剩下十个人左右站在原地,没有动静。
曹氏本族之人曹洪、曹仁、曹真、曹纯、夏侯等人肯定不愿意归顺华夏,典韦身为曹操亲卫,和曹氏感情深厚,也不愿意为华夏效忠,荀彧、荀攸、程昱深受曹氏重用,不忍心投奔华夏。
郭嘉看着那些没有应声的武将谋士,心中大受打击,感情他一番话白说了,他想收的人一个都没吱声。
“算了,人各有志,你们不愿意我也不勉强,我也不杀你们,都回家养老吧。”郭嘉无奈道。
荀彧看了看身旁的荀攸和程昱,眼神交流了几下,开口道:“要我们归顺华夏也行,但军师必须答应我们一个条件。”
“条件?先说说吧,看我能不能做主。”
“放了曹公子孙,若是军师能做到这点,我们就答应在华夏为官。”
“曹氏子孙?这事还真有些麻烦,不过也不算难办,行,我就做主答应你们了,公达(荀攸),仲德(程昱),你们都是一样的要求吗?”郭嘉看向荀攸程昱。
“是的,军师。”
郭嘉点点头,看向典韦和曹氏夏侯那一群人,“你们呢?”
他们一群武将面面相觑,几个重要的谋士都投降了,他们也不再坚持,既然曹氏一族保留了根基,他们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投降就投降吧。
几人宣誓后,曹丕的大将谋士就全部被华夏给接收了。
解决魏国之事,郭嘉留下几万守军驻扎在洛阳城,二十几万大军又向益州开赴。
如今已经入秋,万物凋零,天气转凉,华夏城百姓也都加上了一件衣衫,不过龙天的妻子们照样一身纱衣,坦胸露乳,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诱惑龙天,弄得他都有点不想出温柔窝了。
性福生活虽然好过,但正是却不得不办,他准备去益州一趟,传说中的诸葛孔明,他必须见识一番,也不枉自己来一趟三国。
益州,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
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别称刀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
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
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
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龙天到达益州的时候,郭嘉率领的二十几万大军和黄忠高顺带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汇合进入了益州,蜀地地形复杂,山林林立,道路狭小,很不利于大批军队进入,尤其是剑阁一代,而真正能够阻挡华夏军队的就是剑阁。
剑门关距县城12公里,距剑州古城30公里,剑门关壁立千仞,横亘绵延。
若天垒城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有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极力描写剑门关之艰、险、难,无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
说起剑阁,就不得不说一说姜维,姜维守剑阁,把钟会玩得死去活来,不论他派多少兵力,都被姜维打退。
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
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
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既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
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恢复汉室。
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
于是伺机十一次兵伐中原,摧破郭淮,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
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
侯和为艾破。
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皓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
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遇害。
南北朝时,西魏封姜维开明王,旧有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的就是姜维。
当年姜维守剑阁的大致情况:
钟会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攻汉、乐二城,都不能攻占。
汉中围督柳隐坚守黄金关,钟会派偏将前来攻打,都不能取胜。
这时阳安关口守将蒋舒开城门投降,傅佥战死,继克关城,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
姜维想要去援救阳平关,却听说已经失陷,张翼、董厥也到达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
于是,姜维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
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到时退兵,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惨了。
于是钟会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不同蒋斌,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
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
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
魏军真处于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于危殆”,直抵江油。
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江油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
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
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
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
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却不为所动,依旧在涪城不前。
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
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哎!
讲到这里,俺不得不感叹一句,孔明英明一世,全部被他儿子给败坏了,诸葛瞻就是个饭桶。
最后野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
之后后主却听从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
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
姜维一听就火了,于是“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哎!虽然我比较喜欢邓艾,但他这次攻破蜀汉还真他妈侥幸,邓兄,俺真服了你了。
此时军事形势:西:郫县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姜维大军进于郪、五。更有罗宪在江州。
南:霍戈镇守南中六郡,本来就部署好部队北上,随时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不过七十里。汉中诸围守也在柳隐、蒋斌、王含坚守。
此刻的成都,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到。
最终却是一片降旗,这是钟会、邓艾、姜维三人都没料到的。
蜀地大小城池,各个易守难攻,最后除了姜维,却没有一个人敢守,都是贪生怕死,敌军一来就衰的二货,刘备啊刘备,你儿子真强!
姜维去投降钟会,钟会谓维曰;“来何迟也?”姜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
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夏侯玄,诸葛诞都是魏国顶级名士,夏侯玄是玄学先驱美男子,诸葛诞是三国田横,严毅威重。
可见姜维当时在中原的名气相当高!
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着,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此时,邓艾擅自行事,不把司马昭和众将放在眼里,引起了司马昭的不安。
邓艾骄傲自大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此时的邓艾已经有些糊涂了,攻破蜀汉让他在名利中迷失,周围的人都很眼红呢,就因为他的自大葬送了自己,乃至最后家破人亡。
钟会颇忌邓艾,乘机与监军卫瓘密告艾有反状。
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令以槛车征艾。
艾既败,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欲使姜维将五万人出斜谷为前驱。
会自将大众随其后。
但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1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10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钟会大惊,正月16日,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逼众造反司马昭,诸将被迫签名。
姜维见时机已到,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
并密书与刘禅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劝钟会早杀众魏将,钟会想听从姜维的意见,但仍犹豫不决。
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18日中午,魏将胡渊引兵杀出,箭如雨下。
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亲自格杀五六十人,战死。
时年62岁,(三国演义误作59岁)钟会也被杀。
维被剖,胆如斗大。
不久,卫瓘遣将田续斩杀邓艾父子。
至此,姜维虽然复国不成,自己被杀,却也根据形势,唆使钟会谋反,收捕了邓艾。
钟会邓艾二人也死于非命,难道和姜维的计谋没有关系,仅仅只是巧合吗?